软裁员培训到底给谁上了一课?

软裁员培训到底给谁上了一课?


     《办公伙伴》

 


  “让你的公司既达到裁员目的,又能避开法律约束、避免高额补偿。”近日有媒体报道,上海一些培训机构举办裁员培训班,向企业“支招”,迫使员工主动辞职,这一消息让变相裁员再度受到关注。


  事实上,早在去年,就有包括富士通在内的一些企业大量变相裁员。现在,又有企业花大价钱学“软裁员”歪招。这个时候,考验的不仅是个人自我保护能力,更是考验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能力。


  市场经济环境中,在劳资双方对比中,劳动者明显处在不利的地位。笔者一位朋友在遭遇资方故意调派其到外地工作后,选择了忍气吞声地辞职,问及原因,她的回答是:“如果我与企业闹翻,就很难让企业出具离职证明,会对将来求职带来隐患。”现实中,企业“软裁员”抓住的正是员工的这种心理。因此,遭遇变相裁员的职场人士应克服好面子、息事宁人的心理,大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同时,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,职场人士应该主动学习、了解《劳动合同法》等法律法规制度,在签订合同时要重视自身权益条款,谨防因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而吞下企业单方面不合理条款的苦果,学会有效保护自己至关重要。


  “软裁员”培训的火爆,也给政府相关部门上了一课。面对“软裁员”,政府必须加强监管,否则,依法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只是一纸空谈。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不给“软裁员”留下空子。如何才能保证企业依法裁员,确保被裁人员获得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?另一方面,政府负有改善环境、促进企业发展的责任。目前,在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,企业“不裁员”只可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。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“救企业”,引导企业进行“自救”。同时,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让失去工作之后的人员生活有一定保障。


  另外,对企业来说,企业实施“软裁员”,看到的只是暂时减少了企业经营成本。专家研究显示,裁掉20%的员工仅会使成本下降3%。殊不知,“软裁员”也存在法律风险、品牌受损等多种弊端。从长远来看,一旦经济恢复之后,企业又需对员工的的招聘、培训等进行投资,这将是一笔更大的投资。因此,企业与其不择手段地“软裁员”,不如充分尊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——员工来提高其经营业绩,而这才是其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所在。


  变相裁员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。眼下,有一件事必须立刻去做,那就是对“软裁员”培训毫不犹豫地叫停。


 

top
 

(C) CopyRight 2007-2018, www.doyoujob.com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Nanjing Doyou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 Co., Lt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