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显分化新趋势
旧年尾新年初的当下,正是中国高校毕业生争相跑场应聘的高峰季。中国青年人在就业地选择上初显一种分化新趋势,即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学子们更愿意选择回到故乡,而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的比例则相对较高。
新近加入湖南长沙一家杂志社工作的邓宇刚刚拿到了车牌号。“早几年就看中了这款车,今天总算给它配上车牌了。”邓宇言谈中带着喜悦。
从北京某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后,小邓在北京辗转于几家媒体工作,却在不断攀升的房价和各种压力下失去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。几个月前,他最终选择了逃离北(京)上(海)广(州)。
“虽然工作量相比北京并没有轻松多少,但总算有种安定下来的感觉。”他说。面对一线城市年复一年持续上涨的房价,许多故乡在二、三线大中型城市的年轻人,回乡立业成家,有亲友的帮忙,有熟悉的环境,经济压力也小得多,幸福指数自然相当高。
当邓宇们选择逃离“北上广”时,也有一些年轻人做出了相反的选择。周萍萍是邓宇的大学同学,家乡是安徽阜阳的一个小镇。自毕业后,她就一直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从事编辑工作。为了节省房租,她和本科同学一起在京郊昌平租了一个单间。尽管日常的工作强度比较大,她却也甘之如饴。“毕竟周末还可以去参加一些精彩的读书讲座或海外交流活动,或者和同在北京打拼的同学们聚会,为找寻新的创业机会展开‘头脑风暴’。”她说。
数据显示,2014年,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人,就业压力巨大。北京市教委日前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。在服务季期间,将集中举办至少130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中等规模供需见面活动,预计参会单位在1万家次以上,可提供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10万个。这种规模是其他中小城市所不能比及的。“很多专业在北京比在地方好就业,未来成功的机会也大得多。”周萍萍说。至于会不会一直留在北京,她的态度则显得随性而自然。她说:“现在家乡省会的房价也快要破万了,既然都是要租房,找工作,倒不如选择在北京闯一闯。其实就算一直租房也没什么不好,只是选择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。”
事实上,他们班里留在北京就业的十多个外地学生中,近80%是小城镇或农村的年轻人。在另外两所理工为主的北京高校,这种现象也比较明显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,城市和农村毕业生选择就业地时出现一定程度分化,主要由于两个原因:一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差异;二是由于期望值的差异。谈及对毕业生就业取向的建议,储朝晖研究员则表示,就业仅仅是人生规划中的一个环节,毕业生应结合自己优劣势,更加理性地进行取舍。